上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

知識補給

現在要喝點水嗎?還是喝ㄋㄟㄋㄟ?事先考慮、過度干預,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?

- 2018/09/18 -

因為不想讓孩子遭受失敗,凡事事先幫孩子做好週全考量,在孩子嘗試各種學習時,會直接提供他最短到達成功的方法與路徑,但這樣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嘗試挑戰的鬥志與體驗失敗的可能。妳也會這樣做嗎?從各種不同角度來探討直升機父母的教育。

親子的距離拉近──過度照顧的父母現身?

不論是親身感受或者從數據觀察,現代家庭中親子之間的距離變近了,這樣是好?還是不好呢?

 

親子關係的風格正在改變

親子關係變得較為親密,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為少子化。與過去相比,孩童的數量變少了,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社會,不論好或不好,逐漸成為一個非常仔細甚至過度照顧的環境。

同時,雙親與周圍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有變化,這也是另一個原因。現今無微不至的照顧已經成為主流,許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反應。另外,父母本身個性思考也比較年輕化,能夠配合孩子的興趣一起聊天,一起逛街購物,成爲有點類似朋友的關係。綜觀而言,親子距離拉近,讓彼此關係變得比較良好。

 

親子關係良好,孩子感受幸福

「因為與父母關係良好,單純的好孩子變多了」,是現今對孩子的普遍印象。調查顯示,「自己是幸福的」這樣正面的項目也是歷年最高,父母的生日會贈送禮物,或著一起去買禮物,親子關係相當良好。值得注目的是,因為雙薪家庭增加,兼顧家庭與工作的“媽媽”存在感變大了。總而言之,現今對孩子而言是一個相當和平幸福的時代。

 

認同孩子是獨立個體,不僅是表面的尊重

但是,在急遽的風格轉變中,也有需要注意的部分。重視溝通的西方國家,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就認同孩子是一個個體,尊重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人,在這樣的基礎下,互相交換意見時,能夠接受對方有不同的想法,而非單方面的溝通。

在東方世界裡,雖然逐漸走向強調溝通的西式風格,但對於尊重孩子個人人格與存在的觀念還相當淺薄,如果沒有以尊重個人為基礎,親子之間的界線會變得很模糊,可能反而會有過度介入的可能。親子關係拉近的現代社會,更要有意識的認同孩子是一個個人,在保持一步的距離下給予尊重對待,才是一個正確完整的關係。

 

孩子能夠追求自己興趣的時代

現在的孩子比起流行,更傾向於追求自己的興趣,由於智能設備普及,就算小學生也能夠透過網路深入研究自己興趣的時代。若要說現今孩童的問題點,就是有太多懂得察言觀色的“優等生”,因為少子化造成大人多於兒童的社會結構,成為少數族群的兒童沒有“我行我素”的環境,反而少了許多驚奇的創意與自由的發想。

 

「過度干涉」的界線!?

照顧到什麼程度、要提供幫助到什麼程度?如果設想太周到是不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將來?

 

「等待」孩子發出訊息

雖然知道要在旁守護,但當看到孩子無法突破眼前狀況,是不是應該伸手幫忙,這是許多父母很複雜的心情…。當然伸手幫忙絕對不是錯事,但時機相當重要。

孩子的行為是來來回回不斷反覆的模式。當孩子一個人遊玩走動,自己離開媽媽身邊時,就是守護的時機,當然若有受傷危險又另當別論,但基本上在稍微離開身邊的狀態下,父母不要伸手幫忙在旁守護即可。過了一會兒,當孩子表現出「媽媽看看!」、「抱抱!」等需求的訊號時,就是伸手幫忙的時機,這時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回應孩子的訊號。

 

 

孩子的需求是反覆「來來回回」的。當孩子從身邊離開的時候,在旁守護,當孩子發出求助訊息時:媽媽幫忙~,媽媽做~,就是出手的時候。

 

讓孩子自己從失敗經驗中學習

相反的,如果干預太多的話,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呢?現在孩子們的幸福度與過去相比到了一個高點,對於現狀相當滿足,也沒有權威管教的壓迫。但現在的孩子透過自我思考後行動的經驗卻是壓倒性的少,在完全準備下能夠全力發揮的“優秀孩子”很多,不過卻無法自發性行動,因為太過在意周圍反應而失去了自由發揮的能力。父母幫孩子設想太周到,讓他們失去了失敗的機會,為了不要讓孩子變成等待指示的人,從嬰兒時期開始,就要讓他們自由遊戲,認同他們自由的想像,更重要的要他們學習失敗。

 

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過度干涉

有時候父母已經過度干涉孩子,自己卻完全沒有發覺,是什麼樣個性的人容易對孩子照顧過度呢?「用一句話來說,就是沒有安全感的人」,如果你經常因為事態不明而不安,或對於事物不能按照自己想法發展而焦慮就要特別注意。另外對於自己做事沒有信心,害怕周圍人反應而太在意的人,也容易有過度干涉的傾向,在感到不安時,深吸一口氣緩一下腳步再行動,只要孩子保持著充滿元氣的笑容,些許的失敗是更好的成長。

 

這種特性的媽媽,需要多注意

●容易感到不安

●想太多愛操心

●對自己沒有自信

●希望達成別人的期待

 

過度干涉場景別  這時候媽媽該如何對待比較好?

「我要自己做!」孩子在1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,舉出在這時容易過度干涉的狀況,說明照顧或守護的理由。

 

1、餵奶時

●狀況:寶寶一開始啜泣,媽媽就馬上餵奶

●對策:用點心思,不要讓寶寶過度依賴媽媽的胸部

雖說吸允媽媽的乳房會讓寶寶感到安心穩定,但在剛剛開始出現焦躁感時,能夠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可以抱抱寶寶,或著透過遊戲轉移注意,下點工夫不要讓寶寶過度依賴母親的胸部。

 

2、吃副食品

●狀況:孩子自己吃得到處都是,媽媽不停幫孩子擦手擦嘴巴

●對策:自主的學習慾望正發展的時期,讓孩子集中精神吧

現在正是食慾發展的時期,培養想吃的欲望是很重要的,用手抓食物,或著練習使用湯匙,也可以促進手指肌肉的發育。看到髒就擦會影響孩子吃東西的專注度,因此稍微放鬆讓他隨性吃,吃飽了再幫他擦拭乾淨就可。在吃東西時,可以換上不怕髒的衣服等,利用一些小細節,讓媽媽的心不要太糾結。

 

3、遊戲時

●狀況:當玩具玩錯方法時,媽媽立刻教他正確的玩法

●對策:讓孩子自由玩樂是最基本的,只要在旁守護即可

這個時期玩玩具是沒有規則的,就算玩法和媽媽的方法不同,只要孩子玩得開心就好,不要出手干預。媽媽可以示範正確玩法,但記住要讓孩子自由的發揮,在自在遊戲時,才能延伸孩子的創造力與個性。

 

4、分離焦慮

●狀況:一看不到媽媽的身影就大哭,媽媽馬上走過去抱起來

●對策:等寶寶說出抱抱時,再抱起來比較好

可以等待孩子表達出「抱抱」的訊號再抱起來,當孩子了解到,就算看不到媽媽,媽媽一定會回來,就不會一直哭了。要離開寶寶時,先讓他玩一下喜歡的玩具,在玩的時候告訴他「馬上回來,等一下喔」,一點一點訓練,拉長分開的時間。

 

5、與朋友互動

●狀況:在與朋友遊戲時會觸碰別人,因此媽媽一分鐘也不敢疏忽

●對策:要讓孩子有與朋友互動的練習時間

1歲左右的寶寶還分不太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異,也無法透過語言溝通,可以說是「練習與他人相處的時期」,媽媽在照顧上可以稍微放鬆一點,除了會碰觸到朋友的眼睛等可能有危險的狀況之外,只要在旁邊守候就可。

 

6、學步時

●狀況:剛學會走路搖搖晃晃,只要快摔跤就馬上伸手幫忙

●對策:伸出手之前,媽媽請先稍微等一下

不論是摔跤或爬起來都是很重要的經驗,在家裡面只要做好安全防護,外出時只要是沒有危險的場合,都盡量讓孩子自由行走。就算摔跤媽媽也不要馬上出手,「摔跤了啊,自己爬起來看看?」用言語來鼓勵孩子更佳。

 

出處 : 嬰兒與母親
https://www.mababy.com/knowledge-detail?_page=1&id=7409

近期展覽

Copyrights ©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op-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