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

最新消息

快從古人身上學學怎麼拜年吧

- 2017/12/14 -



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,是人們辭舊迎新、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。 古時"拜年"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,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、祝賀新年如意、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。遇有同輩親友,也要施禮道賀。

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。初一早晨,晚輩起床後,要先向長輩拜年,祝福長輩健康長壽,萬事如意。長輩受拜以後,要將事先準備好的"壓歲錢"分給晚輩。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,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,互道"恭喜發財"、"四季如意"、"新年快樂"等吉祥的話語,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。

 


 

古時,倘或坊鄰親朋太多,難以登門遍訪,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,稱為"飛帖",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,上寫"接福"兩字,即為承放飛帖之用。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。

 

 

賀卡最早稱「刺」,又稱名刺、名帖,大約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。《後漢書·井丹傳》稱井丹「性清高,未嘗脩刺候人。」宗臣《報劉一丈書》:「即門者持刺入,而主人又不即出見,立廄中仆馬之間」。前者說傳主不送名帖之清高,後者則說送帖者見不著主人之尷尬。起初,「削札為刺,止於達名姓」。寫上賀詞,成為一種專門的「書面」拜年形式,是宋代及以後的事。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,這賀卡名堂多多。

飛帖迎春。清·甘熙《白下瑣言》:「新歲以紅柬書名,互相投遞……謂之飛帖。」古人習俗,從正月初一至初五,都稱拜年;初六到十五,稱作拜晚年。儘管如此,但還是強調早:初一一早。是故,元代馬臻有《至節即事》詩:「天街曉色瑞煙濃,名紙相傳盡賀冬。」似乎可以說,初一早晨,春城無處不「飛帖」。








文章出處 : 每日頭條

近期展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