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不愛咀嚼,會讓大腦活化降低、情緒起伏大
- 2020/01/31 -
一位辛苦帶二歲半及四歲半孫子的阿嬷,很注重孩子喝奶。一問之下,原來是兩個孩子都不愛咬硬的食物,吃的又慢,怕營養不夠,只好給奶。
這真的要小心,因為咀嚼能力,與口腔、大腦發展有密切關係,漸進式訓練咀嚼能力,孩子才會長的好,三點提醒大家:
1、早餐不要光喝牛奶,要讓孩子多咬,早上咀嚼能幫助孩子大腦開機
2、咀嚼能力好,脾氣及專注力會比較好
3、二歲以後的小孩,大人吃什麼,孩子就吃什麼,別再讓他吃的軟軟軟。
這篇很重要,送給大家~
多咀嚼,情緒好,體重跟著沒煩惱
有一次直播時,有媽咪問,為何正餐吃不好,餐後點心卻不停的塞?含飯,都不愛嚼…
這讓我想到,日本研究發現,咀嚼時,可以增加大腦28%的血流量,讓孩子提神醒腦情緒好。
如果大腦,沒有從正餐咀嚼得到大量的刺激,又要維持平衡,那孩子就另闢戰場,不斷的從點心、零食、餅乾,來滿足自己的熱量及大腦了。
所以,正餐別吃的軟軟軟,階段調整孩子的硬度,就這個意思。各位苦主,降大家有比較懂了嗎?
體重為什麼這麼瘦?
這一題,我要討論的是正餐吃不好,而造成異常瘦的孩子,因為我在臨床上常被諮詢到。其實,成長中的孩子,主要的熱量,要從澱粉、蛋白質及脂肪均衡攝取。
如果孩子的咀嚼能力很差,但是如前面我們提得,他還是得維持身體的平衡,於是就會去找更多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吃,這些零食點心,透過口腔的咀嚼,可以滿足大腦所需要的刺激,讓孩子得到快樂的感覺,但….卻無法對長體重有所貢獻。
所以,這一類零食很多的孩子,我絕對不會跟他們的爸媽說:「孩子瘦瘦的有什麼關係,健康就好!」,因為我分析完他們一天吃的東西,一點都不健康,還可能影響未來長大之後的體質。
咀嚼能力,要階段性調整
如果你覺得孩子到大了後,再來練咀嚼能力,那真是大錯特錯。
副食品添加期,爸媽不重視寶寶的咀嚼能力,忽略半流質與固體食物的混和給予,而一直提供流體食品,孩子的口腔沒有多種類的食物刺激,接著進食行為會有問題(過度挑食、一直不咬就吞),最後就影響營養攝取,建立出不當的飲食習慣。
最常見到1歲半後的寶寶,吃一口飯,要花上數十多分鐘,含在嘴裡不咬也不吞;或是只愛喝奶,只會吃糊狀食物,遇到稍微硬一點的東西,就馬上作噁吐出來。
感覺統合口腔按摩法,訓練孩子咀嚼力
針對口腔敏感的孩童,往往也常見有觸覺敏感防禦狀況,因此盡可能先進行身體四肢的觸覺和觸覺刷按摩,再慢慢進行到最敏感的臉部和口腔按摩
1.口腔專屬整合活動
請爸爸媽媽先將手清洗乾淨後,以手指來進行按摩即可
1.由嘴角往耳垂下緣方向移動,點狀深壓方式來回3-5次
2.由人中開始沿著嘴唇周圍繞圓,以點狀深壓慢慢移動3-5次
3.輕拍全臉頰數次(坊間有些日系商品的瘦臉按摩小工具,也可以派上用場唷)
2.透過小工具口腔刺激法
清洗手部後先以手指來進行按摩,等孩童能接受手指按摩後再以其他材質觸感來按摩,之後可以用指套牙刷等來按壓
1.牙齦:由上門牙開始往臼齒方向移動,點狀深壓方式在慢慢移動到下排牙齦;另外也可以用螺旋狀原處畫圓方式來按壓。
2.臉頰內側:大拇指和食指一手在臉頰外,另一手在臉頰內,像三明治一樣夾住,臉頰由內往外滑動數次
3.舌頭:為預防被孩童咬傷手指,可以用滅菌消毒棉棒來按壓,若孩子相當抗拒,也可以先帶孩子的手進去口腔按摩,先習慣被碰觸後再說。點狀深壓舌面,一開始不要太深入造成嘔吐反應,接著由舌頭側邊推動舌頭,等待孩童舌頭自己反向推棉棒的力量出現,來回數次再換邊。之後可結合不同感覺刺激來按壓,如棉棒沾檸檬水等
口腔按摩注意事項
1.請勿在飯後進行口腔按摩,飯前10分鐘前來進行較為適合,每日可進行2-3回
2.口腔有傷口時或發燒時不要進行
3.有特殊疾病孩童,如癲癇或自閉症等,要請專業人員指導後再進行
訓練口腔能力的小活動
1.吸的活動:吸麵條;吸管吸有阻力的食物,例如吸蒸蛋、布丁等
2.吹的活動:吹泡泡;吹樂器;吹水彩畫;吹紙片或衛生紙;吹蠟燭等
3.舌頭動作:用舌頭做鬼臉;舌頭舔臉上果醬(一歲後可用蜂蜜);海苔放在口腔內不同地方要求用舌頭移動;用舌頭移動含著的冰塊或小水果丁
4.咬的動作:咬硬的水果、蒟蒻條或魷魚絲等
文章出處:天才領袖
https://www.leaderkid.com.tw/2016/06/14/%e5%b0%8f%e5%ad%a9%e4%b8%8d%e6%84%9b%e5%92%80%e5%9a%bc%ef%bc%8c%e6%9c%83%e8%ae%93%e5%a4%a7%e8%85%a6%e6%b4%bb%e5%8c%96%e9%99%8d%e4%bd%8e%e3%80%81%e6%83%85%e7%b7%92%e8%b5%b7%e4%bc%8f%e5%a4%a7-2/
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