卸貨反而不開心!如何克服產後憂鬱症?
- 2020/01/06 -
「懷孕了!生寶寶了!」整個過程聽起來是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,不過聽說很久不見的蕾蕾傳出有產後憂鬱症,天天都在哭,她的老公同時也要顧慮寶寶已經無技可施,只好求助丈母娘來照顧。
小雅姊就說,當時姊妹淘在蕾蕾坐月子時去探訪時,就覺得蕾蕾看起來不是很高興,大家都在稱讚寶寶多可愛時,她就一股腦地擔心寶寶會哭鬧太吵,擔心以後不會照顧什麼什麼的,講的都是洩氣話,雖然小雅姊當時已經以過來人的經驗請小雅不要太擔心,也指點她可以先找些輔助的資源,減少她照顧寶寶的壓力,但是總覺得蕾蕾都沒有聽進耳裡,大家希望蕾蕾能趕快恢復,因為以前她個性開朗,是大家的開心果,怎麼也讓人想不到她會得產後憂鬱症。
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徐振傑表示,產後憂鬱近年來很讓人頭痛,過去其實很少看到案例的,但是近來在臨床上發現發生率還不低,由於產後憂鬱症需要專業醫師處理,而不是像過去老一輩的人說「久了就好了!」所以現在婦產科醫師也很警覺,一發現有產後憂鬱症的產婦,都會趕快轉介給精神科醫師診治。
振興醫院精神科主任嚴烽彰表示,其實產後情緒不穩定的發生率很高,幾乎半數以上產婦都會有產後憂鬱,發生憂鬱、焦慮等情緒變化,通常產後憂鬱的情形,會發生在產後的第二到第四週,症狀是,產後會莫名覺得沮喪、情緒低落想哭,任何事情都會往負面的方向想、傷心難過,或者是本來和寶寶互動很好,卻突然不想理會寶寶了,或是看到寶寶會哭。
嚴烽彰說,在產後二到四週出現這種情形是正常的,因為懷孕過程中,孕婦的荷爾蒙濃度非常高,而生產之後,那些濃度非常高的荷爾蒙含量一下子全部降低,所以會有情緒上的問題是很常見的。
不過一旦這種沮喪、負面思考的情緒若一直延續超過一個月,就要注意,這可能是產後憂鬱,最好要求助精神科治療。嚴烽彰建議,在產後的一個月內,產婦的一些情緒壓力家人應該要平常心看待,不必太大驚小怪,家人盡量擔任關心及傾聽的角色,讓產婦抒解壓力。
但是產後一個月若發現產婦情緒仍有障礙,則要用耐心去陪伴她們一起去求助醫師,真正形成憂鬱症的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約為1%到3%,少數人會有輕生的念頭,在產後一個月內家人可以安慰產婦:你這不是病,是正常的,但是產後憂鬱超過一個月,反而要讓媽媽們知道:妳會這樣不是妳不好、不是妳不正常,這是憂鬱情緒,是可以治療的,只要配合醫師治療是可以好的。
嚴烽彰表示,過去的媽媽們有產後憂鬱症,都是靠意志力,自己咬牙撐過去的,有時候發現自己怎麼會討厭自己親生的寶寶又不敢說,以為自己不正常,甚至少數會發展成「產後精神病」,認為孩子是妖怪、魔鬼,是來討命的,這種發生率極低,約數千分到數萬分之一,但是一旦發生,甚至可能導致傷害或殺害嬰兒的慘劇。
過去是因為對產後憂鬱症不了解,所以讓媽媽們單打獨鬥,而現在有很多資源了,嚴烽彰建議家人要注意產婦的情緒,及時求助專業協助。一般情況下,在專業精神科醫師輔助治療下,通常用藥三個月到半年,大部分有產後憂鬱症的患者都可以恢復。
事實上,媽媽自己也有自救的機會,嚴烽彰表示,現在孕婦在產前參加的媽媽教室中,都有專業護理師教大家怎麼照顧小孩、怎麼補充營養等等,面對未來寶寶出生後的一切,在當準媽媽時就可以參加,從中多涉獵相關的知識,也可以買書來看,而月子中心通常也會有憂鬱症量表,提早了解坐月子的媽媽們是否有憂鬱狀況。此外,也可以多參加媽媽的團體,透過媽媽們彼此的經驗,可以互相幫忙,有了和其他媽媽們的互動,心靈有了支撐,可以降低產後憂鬱的發生率。
而家屬也能幫忙降低產後憂鬱症的發生,嚴烽彰說,產婦照顧新生兒是非常辛苦的事,此時家人要多分擔照顧寶寶,減輕寶寶對媽媽的負擔,讓媽媽專心坐月子,鼓勵媽媽在產後趕快做復運動,當產婦的好幫手,也能幫忙降低產婦發生產後憂鬱的機率。
粉絲團